奥运会即将到来,对于广大运动爱好者来说,奥运菜单无疑是一份充满诱惑的存在。那份专为运动员量身定制的菜单,似乎与我们普通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上,奥运饮食的精髓中,蕴藏着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营养学知识。为此,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奥运饮食专家,为我们揭示在日常运动时,应该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运动与饮食,二者的关系可谓紧密相连。众所周知,运动离不开充足的营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2008北京奥运会餐饮运行专家杨柳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日常饮食。“只有吃好、喝好,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指出锻炼效果的85%都与饮食营养有关。合理的营养摄入,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许多健身教练也强调,“一半靠练,一半靠吃”,以提醒人们重视运动与饮食的关联。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应的饮食需求也各不相同。杨柳表示,奥运餐的制定与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密切相关。对于普通人而言,若想达到特定的运动效果,饮食上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热衷于力量训练,希望练就一身结实的肌肉,那么牛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你的首选。这类食物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还能帮助肌肉组织生长。
如果你偏爱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以保持体形为目的,那么饮食上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米饭便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这些运动除了需要正常的饮食外,还可以多喝一些汤。汤中的钙质和氨基酸有助于锻炼,同时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必要时可以服用适量鱼肝油。
运动时间与饮食也息息相关。清晨运动,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糖分的健康饮品;下午或晚上的运动,则应在餐后3小时进行,食物可选择谷物、水果等。运动后,可以适量补充水分和小食,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时既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饿。以游泳为例,运动前两三个小时,可以吃一些主食、鱼类和蔬菜。运动时胃里最多有1两食物。太饿时游泳会头晕,太饱则会觉得恶心。运动量与饮食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运动量少于1小时,主要需补充水分;运动量在1~3小时,则应及时补充糖分,以防低血糖。
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运动营养学知识,就能在日常运动中合理安排饮食,使运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也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