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季拔罐的争议,人们各执己见。一些人认为,夏季湿气重,加之频繁使用空调,人体内积聚了大量湿气,因此主张通过拔罐来除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随着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拔罐容易使寒气侵入体内,因此不宜频繁进行。
针对这些不同的看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按摩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为我们作出了全面的解答。王永学指出,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但其作用并非包罗万象,并不能根治所有疾病。
对于湿气入侵体内或风寒入侵经络等问题,拔罐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病源。对于第一种说法,王永学认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他解释说,需要分清体内湿气的来源,是外部湿邪入侵,还是内部湿气滋生。夏季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容易造成外部湿邪的入侵,此时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由于过多食用生冷瓜果导致的内部湿气滋生,则拔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拔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不受季节的限制。秋冬两季天气较为寒冷,拔罐时脱衣容易着凉,因此需要注意保暖。王永学还强调,秋季气候偏燥,拔罐的频率不宜过高,一周两次为宜。
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等,则不适宜拔罐。血小板水平较低的人在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应避免拔罐。儿童虽然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应该比成年人更少。
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秋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正确的拔罐方式能够为我们缓解一些病症,但在拔罐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