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的统一之路,离不开那些战功赫赫的名将,其中尤以曹彬为最,被誉为“帅才之冠”。在众多将领中,他的名声如日中天,被后人尊称为“宋良将第一”。
当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晋王赵光义商讨平定南唐大计时,曹彬与潘美无疑是主要的人选。赵匡胤吸取了王全斌平蜀时杀戮过重的教训,他坚定地选择了曹彬作为主将。比起勇猛善战的潘美,曹彬展现出的大将之风更为适合统率平定江南的大军。
出征前,宋太祖召见曹彬和潘美商讨军事。曹彬谦逊推辞,声称自己才力不及。而潘美则自信满满,甚至声称自己为主将,能迅速攻下南唐。宋太祖并未理会潘美,反而对曹彬说:“所谓大将,就要敢于管理并处罚违规的副将。我任命你为大将,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潘美听后,不敢再抬头看宋太祖。曹彬这才接过帅印。
出征前夜,宋太祖在宫中为曹彬斟酒送别。曹彬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他不愿过多杀戮,心事重重之下竟至喝醉。宫女用水浇醒他时,宋太祖在一旁安慰说:“肯定能顺利攻取江南,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吧。”
曹彬的宽厚稳重与潘美的敏锐善战相得益彰,征战江南的战事进行得颇为顺利,且伤人极少。当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眼看南唐都城金陵即将攻陷,潘美等宋将准备大举进攻。曹彬却下令暂缓进攻,希望南唐后主李煜能主动归降,以不流血的方式取得胜利。他派人送信给李煜,说明形势,并劝其归降。
在这个关键时刻,曹彬甚至自称“病重”,无法处理军务。众将前来探望时,曹彬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如果希望他的病好转,就必须立下誓言,破城之日,不妄杀一人。诸将虽然觉得这个方法新奇,但也只能答应。于是他们一起焚香发誓。第二天,曹彬的“病”便好了许多,不久便攻破了金陵城。
金陵陷落后,李煜与其臣子百余人来到曹彬军营请罪。曹彬以好语安慰,待之以宾礼,并请李煜回宫整理行装。曹彬自己只带数骑在宫门外等候。面对可能的意外情况,曹彬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决断。最终,南唐君臣得以保全。
此次出征江南,从出师至凯旋,宋军始终纪律严明。曹彬回到京城后,给宋太祖上的报告里只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奉命到江南办理了一件公事。
潘美自从争当主帅被宋太祖敲打后,也收敛了许多,与曹彬合作无间。金陵平定后,潘美因功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自古战争都充满残酷,即便有英勇的主帅指挥。但曹彬展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超智慧与功德。他的宽厚仁德之心,为百姓带来了福祉而非灾难。这样的主帅,实为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