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广州化工厂火灾背后的真相与隐患

  • 生活知识
  • 2025-04-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及其背后的问题

从广州石化那起令人痛心的“11·27”火灾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背后隐藏的直接原因: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反再系统框架卸剂线因三通部位脆性断裂,造成高温介质泄漏并引发燃烧。这背后暴露出设备材质在高温工况下的抗腐蚀性不足,以及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应力集中问题,从而凸显了设备选型与工艺流程之间的匹配性缺陷。

而在花都区赤坭镇工业园的火灾中,电焊作业产生的焊渣引燃了珍珠棉,这反映出在高危作业过程中风险管控的严重缺失,尤其是在对珍珠棉存放区的安全管理上存在明显疏忽。

二、系统隐患与深层问题的挖掘

除了明显的直接原因,事故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设备老化与工艺风险的叠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州石化的案例中,装置在停工检修仅仅五天后便发生泄漏,这无疑揭示了检修流程对关键部件检测的不彻底。同类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超期服役、维护周期不合理等问题,这些“带病运行”的设备成为潜在的巨大安全隐患。

高危作业的监管也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花都区的火灾中,珍珠棉存放区未设置防火隔离带,电焊作业也未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这充分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上的不到位。危化品应急处置能力的不足也是一大短板,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缺乏实战演练,导致在突发事故时无法有效应对。

三、技术缺陷与行业共性问题

广州石化事故中,碳钢材质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的应用缺陷,只是国内化工行业中一个较为普遍的技术问题。部分化工装置为了压缩成本仍沿用低抗性材料,而未同步更新国际主流的防腐技术,这无疑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整改方向与警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整改。强化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推动高风险装置材质升级,如采用合金钢替代碳钢,并完善应力腐蚀监测系统。规范高危作业流程,严格执行特殊作业的审批与监护制度,推广智能监控设备的实时预警。对于危化品的管理,要进行分区管控,对易燃物存储区实施物理隔离,并增设自动灭火装置。常态化风险排查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一环,结合事故案例开展行业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超设计年限设备与工艺适配性等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希望能为化工行业带来更为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