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吃对食物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更是心理健康的保障呢?最近,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医生与他人合著了一本名为《快乐食谱》的书,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抑郁。
这本书由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德鲁·拉姆齐和资深健康专栏编辑泰勒·格雷厄姆共同撰写,名为《快乐食谱:营养配方助力敏锐大脑、稳定情绪、精力充沛与身材苗条》。该书上月初正式出版。书中引用了大量数据,表明体重超标的人往往大脑营养不良。这一现象告诉我们,饮食不仅影响体态,更关乎心情。
过去十年间,肥胖和抑郁群体比例均翻了一番。作者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标准美式食谱”,他们认为这一食谱富含糖分和脂肪,简称SAD(意为“伤心”)。作者称之为“伤心食谱”。
拉姆齐表示:“选对食物是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那么我们无法处于最佳的心情状态。”
《快乐食谱》是首次明确阐述饮食与心情之间关联的书籍。作者指出,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导致杂货店食品中充斥着精制糖和植物油,冰箱里则多是工厂化农场产出的肉类和奶制品。这些食品缺乏镁、维生素B12、共轭亚油酸等天然成分,这些成分有助于提升情绪,使人感受到快乐和成功。这些营养成分更多地存在于全谷物、绿叶蔬菜、非饲料喂养的牛肉和全脂奶中。节食减肥的人因为担心长胖而不敢摄入这些营养成分。拉姆齐强调:“如果仅仅通过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来追求苗条,大部分人会以失败告终。”
作者认为,快乐是生物学的结果。为了让大脑的“所有气缸都运转起来”,我们必须辅以适当的营养。一些食物,如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脂肪的橄榄油、全谷物、蔬菜以及“放心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让人心情愉悦,又能轻松实现减肥目标。想保持快乐,除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外,还要注意饮食的平衡与多样,这样才能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充分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