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报道,安徽省工商局发布通报,抽检了7家生产厂家的10组食用油后,发现合肥市有2批次食用油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金龙鱼玉米油被检测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
为了加强元旦、春节期间的食品质量监管,安徽省工商局在合肥、芜湖和宿州等地市场流通环节进行了食用油抽样检验。据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张明介绍,此次检测出问题的金龙鱼玉米油的生产日期为2011年3月1日,由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针对此次事件,金龙鱼食用油的合肥经销商王先生表示,问题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保管不善导致玉米油长期暴晒,进而引发油质变化。生产商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李志刚则表示,初步判断问题油的产生与流通环节的运输、储存不当有关。他还强调,色泽和烟点属于质量等级项目,并非食品安全问题。
有油料专家指出,油料色泽变化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储存时间过长、掺杂其他油类以及脱色工艺不达标等。而烟点的高低则主要与原料结构有关。如果原料质量差或存在掺杂,烟点就会降低。这不仅影响食用安全,还会影响食品烹饪的效果。
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粮油检验部负责人对此表示关切,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色泽和烟点的检测是产品出厂时的必检项目。如此大的企业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令人对其产品产生疑虑。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则提出,食用油色泽不合格可能与加工过程中的脱色工艺不稳定有关,而烟点不合格则与油的杂质有关。对于因暴晒导致色泽和烟点变化的观点,董金狮认为科学依据不够充分。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金龙鱼作为食品市场的重要企业,此次曝出的质量问题无疑会对其形象和销售造成影响。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此次事件无疑会引发消费者的担忧。毕竟,谁都希望在欢乐的节日里安心享受美食,而不是在医院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