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国新冠疫苗领域硕果累累。截至当前,已有九款新冠疫苗经过审批正式上市或紧急使用,这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这一消息在8月25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被正式公布,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在会上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显著进步。依托重大专项积累的药物筛选研发、临床评价的平台和团队优势,我国在新冠药物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和抗体药、化学药以及中药等纷纷成功上市。
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众多重要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在新药研发领域,我国更是实现了由仿到创的跨越式发展。就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所介绍的那样,一种全新的ADC药物,以前在我国是不存在的,但现在已经成功上市。这是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恶性肿瘤药物研究方面重点布局的成果之一。这一重大专项不仅促进了多个新药上市,而且使得替尼类药物成为我国医院的常用抗癌药物,并成功出口到美国等其他国家。
除了针对成人疾病的新药研发,儿童用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投入超过6亿元的经费,针对105个药物开展研究计划,已有47个儿童用药获得批准上市。这不仅大大加快了儿童用药的上市进程,也显著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新药研发,还完善了我国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心血管等20个领域建立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药领域则有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还建设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切都为我国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临床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的临床研究在国际指南中的支撑力和占比也在上升。这标志着我们的医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追求转变为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随着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前沿技术如5G、AI等都将持续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我国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也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