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包办婚姻已成为历史的遗迹,早已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是封建婚姻的一种重要形式,剥夺了人们自主婚姻的权利,受到了时代的批判。
在古代社会,包办婚姻却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社会现象。那时的婚姻,往往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缺乏个人的自主选择。除此之外,婚姻还需要有名望和权势的人主持,才能显现出其隆重与严肃。像帝王赐婚,就被视为古代婚姻的最高荣耀。
说起包办婚姻的产生,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带有封建色彩的娶亲故事,“河伯娶亲”便是其中的著名事例。
“河伯娶亲”的故事在现代的小学课本中广为人知,但河伯的身份却鲜为人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河伯是黄河的水神。在远古时期,黄河的洪水是中国人民最大的灾难,因此古代帝王除了采取各种方法治理水患外,还进行祭祀以祈求太平。
河伯并非一直是神格的存在,他最初是部落的首领。在部落联盟时期,部落首领的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国王,因此河伯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他与另一部落首领洛伯之间发生了一场因一个女人而引起的战争。
河伯看中了洛伯部落的一个女子风宓,并强行将她抢过来,想要封她为妃子。洛伯部落受到屈辱,自然不肯罢休,于是两个部落爆发了战争。由于两个部落实力相当,最终只能以讲和收场。洛伯将风宓赠给河伯为妃子,而河伯则付出一笔嫁妆。在河伯迎娶宓妃的当天,风宓却投河自尽了。这就是“洛神”宓妃故事的由来。
因为祭祀河伯与河伯娶妃这两件事,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逐渐演变出了每当水患肆虐时,就传言河伯因失去妃子而泄怒人间的说法。在水患地区,就有了为河伯娶亲的荒谬事情发生。
战国时期,魏斯提拔了出身平民的西门豹为邺城的地方官。邺城因为常受漳河水患的影响,有着“河伯娶亲”的风俗。每年特定的时候,当地官绅都会向百姓征收“河伯娶亲”的赋税,并选出漂亮的女子为河伯娶亲。这一风俗导致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出逃。
受当时环境思想的影响,百姓对于“河伯娶亲”的事情虽然敢怒不敢言。对于西门豹这个“强项令”来说,这件事却不在容忍的范围之内。了解了情况后,西门豹以一种强势的方式破坏了河伯娶亲的好事。他将巫婆和官绅“派进”河里询问河伯,吓得众人脸色发白。从此,西门豹在邺城的声望凌驾于河伯的神格之上。
西门豹废除了邺城民间的陋习,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并借助河伯娶亲的事立下声威,方便了随后的治理。最重要的是,他对治理水患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一流的技术。他组织百姓挖掘渠道,引水灌溉,使涝地变为良田。在他的治理下,邺城迅速繁荣起来。
“河伯娶亲”的故事与西门豹的联系告诉我们:如果在现代的包办婚姻中遇到像西门豹这样的人物,最好保持警惕;不然可能会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而河伯不过是封建社会下婚姻关系中可怜的牺牲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