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针对当前医改问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目前医患关系的恶化与以药补医现象紧密相连,只有彻底改变以药补医的制度弊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陈竺部长指出,今年将全面开展的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旨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挑选出适合大病医保覆盖的病种。他表示,虽然想实现大病医保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到卫生经济学的因素,避免将资金用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症上。对于费用可控、疗效确切的病种,将会优先考虑纳入保障范围。
谈及新一轮机构改革,陈竺部长表示卫生领域的改革涉及面广且深,希望实现医保、医药、医疗的“三医联动”,推动职能转变向统筹方向发展。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他认为解决医保全国异地报销的问题需要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省际之间的联通。
在谈到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时,陈竺强调了让基层医院真正强大的重要性。他提出构建“医联体”,实现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上下联动、沟通,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他也指出了社区医院在人才方面的欠缺,提倡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医生下沉到基层。
对于群众反映的看病贵、买药贵问题,陈竺表示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发布,将扩大药品种类,包括抗癌药、心血管重症药等,以满足群众需求。他强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医保制度的完善。
陈竺部长的采访内容生动、深入,不仅展现了他对医改的深入思考,也传达了他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关注。他的观点和建议富有前瞻性,让人对医改的未来充满期待。重塑医患和谐:医生的收入不应依赖弱势群体的负担
近期,全国范围内频发的医生被砍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对此,陈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提到,群众为了治疗重大疾病往往需要承担高额的费用,但由于医学本身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有时治疗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导致人财两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难免心生不满。我们必须正视并改革现行的医疗体系弊端,尤其是以药补医的问题。
陈竺强调,如果一个医院或医生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从社会最弱势的群体身上获取,这种盈利模式不仅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更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现行的以药补医制度,为医疗乱收费提供了土壤。许多医患矛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一不健康的医疗经济模式。
要想真正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医疗环境,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改革这一制度。只有当医疗体系变得透明、公正,医生的收入不再依赖药品销售等不合理的收入来源,医患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融洽。当医生和患者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对抗疾病时,我们的医疗环境才能真正迎来美好的明天。这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所有医疗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患者的理解与配合。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