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东汉时期的五讲四美是什么意思?

  • 健康云
  • 2025-04-13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五讲四美”的东汉时代

引领读者走进历史的长廊,今天我们要一起探寻的,是那段被誉为“五讲四美”的东汉时代。当我们提及东汉,往往浮现的是朝政黑暗、社会动荡等负面形象。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却赞美道:“三代以来,风俗之美,无尚于东汉。”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时代的神秘面纱。

走进东汉的初页,你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景象。西汉的开国功臣们大多出身市井,而东汉的开国功臣们则是一派儒者气象。光武帝曾在长安太学深造,他的功臣们与他同窗共读,连皇帝的警备部队都要精通《孝经》。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重名节、讲节操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在东汉末年,这种精神尤为显著。当面临危机时,名士们主动投案或自裁,展现了高尚的节操。李膺面对困境,主动诣狱投死,与其一同赴死的荀诩更是表现出对仁的追求。景毅的儿子因计入党人名单而主动辞官,要求将自己的名字补上,展现了对名节的坚守。范滂在党锢之祸中的名声更是远扬,面对追捕,他主动投案自首,而他的母亲更是以他为荣。

不仅如此,东汉的百姓也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精神风貌。当张俭被通缉时,百姓冒着被连坐的危险来保护他并帮助他逃亡。李笃更是为了保护张俭而与县令毛钦展开辩论,最终成功地将张俭送出关塞。而那些因保护张俭而被灭族的人家更是多达数十家。

陈藩在党锢之祸时更是展现出了儒者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他已年过七十,但他听闻事发便带着学生和下属冲进皇宫与宦官斗争,最终不幸被抓害死在狱中。《滕王阁序》里写到的“徐孺下陈藩之榻”,正是对这个时代精神的最好诠释。这种不畏强暴、杀身成仁的精神,以及百姓的奋迅感慨、波荡而从,都让我们今天读来仍感到震撼。

东汉时代就是一个“五讲四美”的时代,无论是党锢名士的不畏强暴、杀身成仁,还是百姓的义气行为,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风俗。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