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冲击下,睡眠已成为众多白领人士的难题。尤其是那些昼夜颠倒、频繁倒班的人群,更是容易受到“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困扰。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失眠现象,更是一种生物节律的混乱,导致生物钟和大闹动力定型的改变,进而引发脑功能紊乱。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睡眠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频繁的夜班、跨时区旅行,甚至是长期习惯于夜间工作,都在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睡眠习惯,导致睡眠不规律,最终引发“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在医院精神医学科的观察中,这种现象在普通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达到5%-8%。这些人群包括媒体人、医师、护士、的士司机、服务员、网络工程师等,他们每周甚至每天都要改变原有的睡眠习惯。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可以尝试自我调整,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记录下自己的睡眠-觉醒节律,合理安排补觉时间。在补觉时,要遵循这一节律,避免在清醒阶段过分赖床。特别是在熬夜或下夜班后,不要急于补觉,最好先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到午睡时间再安排补觉。
睡前不要过饱或过饥,可以适当喝一些温牛奶。当一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平时时,避免为了补充睡眠而在白天长时间卧床,尤其是减少浅睡眠时间。浅睡眠对维持整体睡眠质量的帮助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高质量的睡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光线、声音等环境因素对睡眠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入睡时,最好能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进入梦乡。
如果自我调整无效,或者在补觉时间也无法入睡,甚至对睡眠产生了明显的担心,伴随躁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医院精神科或者睡眠专科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更为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虽然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但我们不必惊慌。通过合理的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我们完全可以重新找回良好的睡眠模式,重拾生活的活力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