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份引起广泛关注的提案从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多位委员手中递交到相关主管部门。这份提案凝聚了超过三十位医卫政协委员的共识,他们联名呼吁正确对待“养熊取胆”,旨在保护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支持养熊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场关于养熊业存废的热烈讨论中,委员们声音坚定。他们认为,熊胆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如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等动物类中药发挥着关键作用,常用于治疗大病和急症。相比之下,草本类中药则更多用于慢性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针对社会上关于黑熊可能患有炎症甚至癌症的质疑,主流中医界的观点是坚定的:国家有严格的制药产业准入标准,如果熊胆存在炎症问题,那么制成的熊胆粉将不合格,这样的胆汁自然会被淘汰。全国政协委员、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表示,关于黑熊健康状况的负面说法并不可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则进一步指出,熊胆的获取和使用不能轻率地取消。他强调,一旦中药成分更改,需要按照新药的审批流程重新进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和大量资源。
这份提案也呼吁有关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养熊行业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明确支持、保障野生动物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活动。医卫界政协委员们希望通过此举,为养熊业的发展争取更合理的空间。
记者也了解到,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反对“活熊取胆”的代表委员多为行业外人士。其中,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和画家韩美林联合提出了国家立法取缔“活熊取胆”的提案。《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已连续两年提出禁止活熊取胆的提案。人大代表、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则提出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主张应淘汰活熊取胆,并禁止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营利性开发利用,禁止虐待野生动物及其子二代。这一提议显示出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