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盐城报道,记者于从文实地探访盐城南洋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苏北平原的深秋的晴朗天气里,汽车行驶在开通一年的兴洋旅游公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公路两侧展现出一幅田园风光。当来到江苏盐城东北郊的南洋镇时,可以看到这里的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走进即将交付的正东新型农村社区二期,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农民新居。这里是南洋镇正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是当地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重要项目。
正东村党支部书记茆正伟介绍说,正东村位于宁靖盐高速北侧,交通便利。为适应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去年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总户数达数百户,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经交付,二期即将完工,三期也在紧张建设中。这些新型农村社区充分体现了便捷性,离宁靖盐高速入口和盐城市区均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
走进已经交付的一期中,记者看到农民住宅呈现出简洁怀旧的新中式民国风。每家都有一个小庭院,院墙上内嵌镂空花砖。道路旁刚栽植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优美的居住环境,更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除了正东新型农村社区,南洋镇还在兴隆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塔吊和脚手架林立,新型民居正在建设中。兴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总户数达数百户,主要服务于本村及邻近村农户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这里将提供多种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针对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村里还安排了特定户型供他们居住。
农房改善正在苏北各地农村推进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千村一面的问题成为各地当政者面临的考验。南洋镇党委书记于婷婷认为,根植乡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是彰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关键。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现代化的建筑风貌,更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和发展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这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更传承和弘扬了乡村文化。这种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建设理念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在正东新型农村社区,茆正伟指向社区三期旁长满青草的大土堆,那里曾是正东村繁忙的土窑。在这片土地上,人工制砖的历史承载了无数辛勤的窑工和他们的歌声。淮剧的流行,让工人们以歌声抒发情感,解闷消愁。那时,正东村可谓“人人唱淮剧,家家听淮腔”。
为了传承这份乡土情怀,当地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特邀南京大学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团队深入挖掘历史元素,巧妙地将“淮剧文化、砖窑文化、民国文化”融入其中,呈现出独特的怀旧风格。社区内,一座名为“怡民戏苑”的大舞台正在筹建中,为淮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阵地。未来,这里将组建一支业余淮剧团队,实现“淮剧天天演”,让淮剧的韵味在乡间飘荡。
关于砖窑,还流传着四个神奇的传说。社区方面已经对这些传说进行确认和补充,并委托专业力量创作关于砖窑传统和窑工号子的淮剧作品,以期将这份乡土文化代代相传。
而在兴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图呈现出一个石鼓的形状。这个社区的历史上,许多百姓以唱花鼓为生,花鼓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唱花鼓的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挖掘和传承这一文化,村里以花鼓为元素进行新型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花鼓文化广场、花鼓文化大舞台等文化设施,并组建了一支常年不散的花鼓队,让群众用歌声唱出生活的幸福。
正东和兴隆两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提升,更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挖掘当地的砖窑文化、淮剧文化和花鼓文化,这两个社区让新型农村建设更具“乡土味”,让老百姓在现代化的生活中留住乡愁记忆。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改善,更是一种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带来启发与帮助,更多信息请访问流产网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