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带着新生的气息。在这个季节,大地回暖,万物苏醒,然而也是疾病多发的时候。早春二月,百草回芽,百病易发。正如古老的民谚所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珍意养生,切勿轻心。”今年的早春,因为气候异常,许多疾病纷纷抬头。流感、精神病、慢性肝炎等疾病容易复发;春季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如痔疮、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纷纷找上门来;儿童的呼吸道传染病也集中在此时。春天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总有些人会感到鼻、眼奇痒难忍,这可能是接触某种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即“花粉症”。
健康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早春之际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衣物和被褥必须勤洗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尽量避免带孩子到病人家中串门,避免到公共场所游玩。在流行性脑膜炎流行区域,每天早晨最好用醋进行室内熏蒸以杀菌。
流行性腮腺炎在春季易于流传。它的潜伏期约为7至14天,初期症状包括全身疲倦、口渴、烦躁不安,有时高热可达39℃。以耳垂为中心,周围红肿、头痛,张口或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重。病程大约1至2周。预防腮腺炎,要减少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居室要常开窗通风。病人需被隔离3周时间,病后应卧床休息,并注意饮食清淡。可以用2%盐水漱口,内服板蓝根冲剂或抗病毒口服液,外服如意金黄散。该病毒对紫外线极为敏感,因此病人的衣物、被褥要日晒消毒。
春天也是皮肤瘙痒症高发的时期。为了预防皮肤瘙痒,我们需要寻找病因,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炎、黄疸等。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蚌之类的动物蛋白质食物可能与瘙痒有关,应尽量避免或少量食用。精神紧张的病人应放松心情,适当休息。瘙痒病人应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穿纯棉内衣,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可以适当内服一些抗组织胺药、钙剂。尤其对于皮肤干燥的病人,可以服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局部外用止痒、消炎软膏,以防继发感染。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出疹前病状较麻疹轻,可有低热、食欲减退。一般1至2天后出疹,先见于面颊,一天内遍及全身。预防风疹、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主要是接种疫苗,早发现、早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通过良好的预防措施,拥有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