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上海旧书店(上海旧书店 推荐)

  • 妇科
  • 2025-04-10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复旦旧书店新址开业,续写书香传奇

今日,位于伟德路88号的“复旦旧书店”重新开业,店主张强怀着喜新恋旧之情,迎接众多爱书人士。新址与旧址相比,虽有一公里之遥,但离复旦东门仅米,步行至光华楼仅需7分钟。新书店不仅扩大了店面面积,更承载了书香的延续与历史的厚重。

新址开业当天,张强感慨良多,劝返了部分老客人,强调防疫为重。尽管暂时无法与老客人相聚,但新址的开放意味着旧书店的重生与未来的长久相伴。旧书店新址面积扩大,底层的125平方米和阁楼的25平方米,虽然摆放的书籍数量与以往相近,但空间的变化为读者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张强笑言,以前读者在楼梯处相遇需侧身而过,现在则可以轻松擦肩而过。

新址的显眼位置仍然保留了老读者熟悉的“有福读书”的题字,以及复旦老教授的真挚留言:“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书籍的摆放风格依旧遵循了以往的传统,没有细致的分类和编号,更多的是依靠读者的耐心和缘分来寻找心仪之书。

新址的木扶手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充满了对小朋友的细心考虑。张强解释道:“我们的木扶手间隔很密,虽然从设计角度看可能不够美观,但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为了确保小朋友不会从扶手中间钻出而受伤。”除了书籍,新址还开辟了一个展示区域,展示了珍贵的书籍和文献,如清朝的木刻本、石印本以及名人的签名本等。张强希望通过这些展示,让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更多新鲜、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复旦旧书店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实体旧书店,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爱书人和读者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店主张强夫妇因热爱阅读而开店,丈夫张强每次经过旧书摊都会逗留片刻,他回忆道:“在废品站看到被遗弃的书时,心疼不已,于是把它们买回来。那些废品站在我们手中变成了珍贵的宝藏。”新书的一折、两折价格就能买到心仪的作品,使得许多书虫一买就是几十本。他们的旧书店就这样逐渐壮大。

书店新址的营业时间也有所延长,从早9点半至晚9点半,更方便了晚间阅读的爱好者。经过张强的观察发现,晚间的读者数量甚至超过了白天。这一变化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显示了书店与时俱进的活力。

复旦旧书店的重新开业不仅是书籍的重生,更是文化情感的延续。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历史与故事,每一位读者都在这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香世界。回忆往昔,张强租下了一处独立的店面,筹划开设一家书店。在店招的设计过程中,他深思熟虑,考虑到众人对书店的定位有着共同的认识——“复旦那边的旧书店”,于是决定将店名定为“复旦旧书店”。

这家书店见证了无数故事。95岁的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郭景仪,虽年事已高,仍蹒跚前来,他的到来为书店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周振鹤教授亦是这里的常客,他的学术地位与对书籍的热爱,为书店带来了学术与文化的交融。陈尚君和傅杰也曾踏足于此,他们的到来为书店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众多的莘莘学子更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得书店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张强对复旦的师生情深义重,他总是半卖半送,将书籍递给需要的人。妻子张芹对此有些嗔怪,张强则笑着说:“我们想把有用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这比挣钱更有意义。只要我承担得起,我就会坚持把实体店开下去。”他的执着和坚持,使得这家书店成为了复旦师生心中的一道风景线。

这家复旦旧书店,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情感的港湾。它见证了复旦的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和梦想。张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文化的深深热爱。这里,不仅是书的海洋,更是人的情感交汇之处。(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吴旭颖)

在此,我们推荐大家关注复旦旧书店的故事,它不仅见证了学术与文化的交融,也让我们看到了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梦想。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