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各级党政机关及相关部门就民营企业座谈会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对话与实践,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中央座谈会的核心部署
在2月17日的座谈会中,明确强调了党和国家坚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不仅是一种持续的承诺,更是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决策。会议针对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完善法治保障、优化市场准入机制以及破除生产要素使用壁垒等具体措施。此次座谈会不仅为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指出,当前的困难只是局部和暂时的,他鼓励企业家保持“爱拼会赢”的斗志。
二、地方实践创新案例
在地方层面,一些创新的实践案例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烈山区法院通过“护企工作站”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针对企业反映的“立案难”“执行周期长”等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期督办。他们还通过示范庭审观摩、专题培训等形式,帮助企业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这种司法服务的主动延伸,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中央及地方座谈会还建立了“问题-反馈-落实”的闭环机制,确保企业的声音能够被听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三、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设
在长效保障机制方面,此轮座谈会强调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从完善产权保护到制定专门法律,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政企互动也被常态化,通过定期走访、开门纳谏等形式,建立了双向沟通渠道。为了培育发展动能,引导民营企业把握新兴产业的机遇,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重要的方向。
此轮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体系凸显了“中央定调-地方创新-法治护航”的立体化支持格局,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系统性的制度动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积极寻求与民营企业的有效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格局,无疑为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