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阳历日期为4月5日,恰逢星期三。不同于以往的周末连休,这次清明并没有带来三天的假期。清明节的特色习俗中,植树和放风筝是尤为引人注目的活动。
提及清明植树的习俗,人们总会想到那生机勃勃的春天。在春阳普照、春雨滋润的日子里,万物复苏,此时种植的树苗成活率高,成长迅速。我们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也有人将清明节亲切地称为“植树节”。这一传统风俗源远流长,据传源于古代清明戴柳插柳的习俗。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背后隐藏着三种引人入胜的传说。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教导人们耕种的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演变为祈求长寿的象征。另一种说法与介子推有关,晋文公在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于是赐名“清明柳”。还有一说,唐太宗曾给大臣们分发柳圈,寓意赐福驱疫。
至于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更是充满了童趣与乐趣。风筝,又名纸鸢、鸢儿,是人们借助风力放飞的一种飞行器。在清明时节,人们白天放风筝,夜晚也不例外。夜晚的风筝下或拉线上挂着一串串彩色小灯笼,犹如闪烁的明星,被赞誉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会剪断牵线,任风筝随风飘逝。据信,这样做能够消除疾病和灾难,为自己带来好运。
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虽然我们没有三天假期去户外踏青,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想象那春阳下的绿色树苗和飞舞的风筝,感受那份自由和希望。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祈求生活如春日般生机勃勃,充满美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