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东航MU5735航班坠毁事件发生后,消费灾难现象在网络及商业领域悄然滋生。面对这一严峻局面,社会各界迅速表达了对不当营销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一、警示性不当营销案例
山西某房地产企业竟然以失事航班为背景制作宣传物料,企图通过灾难场景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这一行为立即引发公众强烈谴责。在事故初期,网络上涌现出近20位自称未登机的“幸运者”,然而仅有两人身份经核实属实,其余均为蹭热度的不负责任行为。
二、涉事主体及平台采取的行动
针对“压缩维修成本”等毫无根据的谣言,东航迅速作出澄清,并强调其维修成本的增长以及持续保障航空安全的决心。微博平台对25个调侃灾难、发布不当言论的账号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禁言或永久封禁。抖音等平台也发布公告,强烈呼吁用户避免借热点玩梗或参与网络暴力。
三、公众与媒体的坚定立场
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批评灾难营销“突破人性底线”,强调悲剧不应成为流量工具,舆论也普遍认为此类行为不仅缺乏同理心,更将损害品牌信誉,最终被消费者所抵制。公众的愤怒和媒体的强烈批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各方对不当营销行为保持警惕。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商业营销底线的严峻考验,更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性的一次考验。它反映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商业与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多方的迅速响应和联动合作,成功地遏制了借机牟利的行为的蔓延,维护了社会良知和公共秩序。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悲剧面前,更应坚守道德底线,共同维护社会的良知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