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背景与初始态度
一、父母之命下的结合
张作霖因与于凤至之父的深厚交情,以及对于凤至“凤命”的认定,强令张学良与其联姻。晚年的张学良曾坦言,他并不爱于凤至,若非父亲逼迫,绝不会娶她为妻。他对于这段婚姻的抗拒之情溢于言表。
二、婚姻中的碰撞与和解
张学良接受过新式教育,他对于包办婚姻持有不满,甚至曾尝试逃婚但未能如愿。而于凤至作为传统大家闺秀,她接受命运的安排,默默走进这段本不属于她的婚姻。
婚姻中的角色与互动
于凤至的包容与智慧令人钦佩。她默许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关系,甚至自费为张学良购置别墅,安排赵一荻以秘书身份陪伴左右,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家庭的表面和谐。当张学良被幽禁时,她毅然赴美经商,通过股市积累财富,为营救丈夫奔走。
张学良对于这段婚姻有着复杂的情感。他承认于凤至是“知己与同伴”,依赖她的治家能力与政治支持。他对于凤至始终缺乏爱情。晚年探访于凤至墓地时,他落泪忏悔,坦言此生唯一遗憾就是负了于凤至。
分离与终局
1964年,于凤至为了成全张学良的自由签署了离婚协议。尽管他们已经离婚,但她的墓碑上仍冠以“张”姓,她的遗愿是与张学良合葬,然而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这段婚姻反映了乱世之中传统女性为了家庭而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于凤至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大爱无声”。而张学良虽然对于这段婚姻有着深深的愧疚,但在他与赵一荻的相伴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归宿。他们的婚姻故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感人篇章,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