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紧随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
被誉为“震颤麻痹”的帕金森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且逐渐恶化。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凯的解读下,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这一疾病。他向人民网记者介绍,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陈凯强调,帕金森病的症状不仅限于运动方面,还包括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脚不自主抖动、肢体和躯干僵硬、动作迟缓或运动减少。而非运动症状则包括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胃肠道症状、泌尿道症状等,这些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治疗。
陈凯指出,帕金森病并非仅限于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病,但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除了年龄老化这一危险因素外,接触农药和除草剂、家族遗传、头部创伤也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陈凯提醒,要警惕嗅觉减退、便秘、身体或四肢震颤、行动困难、身体僵硬、动作变慢、写字变小等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诊。
关于帕金森病的预防,陈凯建议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适度饮用咖啡或茶,但要控制奶制品的摄入。积极控制血糖,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避免接触农药,保护大脑免受创伤。远离毒品,不酗酒,珍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