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掀起波澜,涉事的中国奶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自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逐渐下滑,转而投向了洋奶粉。洋奶粉也并非无懈可击。事实上,洋奶粉市场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质量问题、山寨品牌以及价格虚高等。
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价格200元以上的洋奶粉毛利润高达60%,这无疑让人震惊。在中国市场,洋奶粉趁着各种事件频繁曝光的机会,价格不断上涨。就在本月初,国家发改委表示已针对奶粉企业的反垄断案件调查结束,一旦确认企业违反《反垄断法》,将面临巨额罚款。
业界人士认为,自“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进入了高增长、狂涨价的“快车道”。在连环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将退出中国市场,洋奶粉市场将迎来一次大洗牌。
即便是大品牌洋奶粉,质量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婴幼儿奶粉投诉中,外资品牌占到了六成。去年广东口岸需进行退货或销毁的不合格进口乳品批次中,不乏知名洋奶粉品牌。早在2012年,就有超过23吨的洋奶粉因各种问题被禁止入境。
回顾洋奶粉的历史,问题一箩筐。从美国的亨氏奶粉与婴儿死亡有关被召回,到西欧四国乳制品内的致癌物质“二恶英”问题,再到美赞臣、雀巢等品牌的多起质量问题事件,无不令人心惊。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容忍质量问题的存在。对于奶粉这样的关乎婴幼儿健康的产品,任何一点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极大反感。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都应该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为消费者负责。
洋奶粉并非完美无瑕,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谓的“洋品牌”所迷惑,真正做到理性消费。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奶粉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在岁月的长河中,婴幼儿奶粉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各大品牌的奶粉接连被检测出存在质量问题,我们不禁要深入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
回溯到2009年,味全品牌的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被发现含有阪崎肠杆菌。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在家长们的耳边炸响。与此法国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奶粉被疑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紧接着,到了2010年,惠氏奶粉的事件更是让人忧心忡忡。有婴儿在食用惠氏奶粉后出现严重腹泻,令人震惊的是,这一问题奶粉竟然“毒翻”了母婴。
时间的脚步迈入2011年,又有一系列的事件令人痛心。一名仅1岁的女婴在食用合生元奶粉后出现严重腹泻。韩国每日乳业生产的牛奶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而洋奶粉澳优的被曝光为国内品牌。雅培、美素和多美滋奶粉中惊现活虫,这些消息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到了2012年,雅培和美赞臣的“异物门”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和担忧。这些事件不仅触动了消费者的神经,也让整个社会对婴幼儿奶粉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