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牛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超标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检结果显示,某些品牌的纯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引发了公众的高度警觉。
在这场风波中,饲料被疑为黄曲霉毒素的源头,而散户被企业列为最大嫌疑对象。那么,饲料是如何进入奶牛口中的?是否经过严格的检测?散户的鲜奶又是如何流向奶企的,其中有哪些环节可能会引发问题?
在眉山市洪雅县,记者对散养奶牛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何天军是当地一位有着20多年养牛经验的奶农。最近,他也开始关注起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问题。尽管他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但对于黄曲霉毒素这个词,却是一个月前才有所了解。
洪雅县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奶源基地,吸引了众多奶制品企业的进驻。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洪雅县存栏的奶牛数量达到4.5万头,年产鲜奶13.55万吨。其中,大约62%的奶牛散养在8000余农户家中。
何天军养了3头奶牛,现在他深知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那牛奶很可能被倒掉。为了应对黄曲霉毒素问题,畜牧局推荐奶农使用脱霉药品。据了解,给奶牛服用这种药品后,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就不会超标。
散养牛的饲料主要有三种:成品饲料、鲜草和干草。畜牧局称禁止喂干草,因为容易受潮霉变。但奶农们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何天军他们的饲料来源主要是从附近饲料厂购买的饲料以及长在农地里的鲜草。除此之外,还有干草。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强调,在畜牧局的培训中,他们强调禁止投喂干草。散户的饲料却成为了此次黄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怀疑对象。何天军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他表示他们的饲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购买的。
东岳镇大安奶站的负责人认为,由于散户购买的饲料量少、频率高,不太可能大量积存饲料。而牧场因为存储量大,加上当地多雨潮湿,更容易导致饲料霉变。
何天军表示他的饲料来自当地的共发饲料厂。这家工厂就位于阳坪村,很多当地散户都是该厂的客户。对于饲料的选择范围在全县范围内则更为广泛。村民们表示,他们从未接受过关于如何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的培训。
畜牧局的工作人员也并未前来检查饲料或提供技术指导。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每年会给奶牛做防疫工作,但并未特别关注饲料的黄曲霉毒素问题。
何天军表示,他和村里的其他牧民们一个多月前才从奶站得知黄曲霉毒素的问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饲料的选择和存储上。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只关心物价上涨过快,急需赚钱应对生活开销。这也难怪牛奶会出现强致癌物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