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眠中的微妙变化:良性癫痫与缺钙的鉴别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朋朋妈妈无意中发现了儿子在睡眠中的不寻常动作——脸部、嘴角的抽动,甚至伴随口水的流出。这样的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让这位妈妈心生忧虑。她首先想到的是缺钙的可能,但医生的诊断却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能是癫痫发作的表现。
这种癫痫并非罕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的罗鑫刚医师和常燕群博士指出,这属于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良性癫痫——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这种癫痫在小儿癫痫中占据一定比例,大多在5至10岁之间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联。
发作与睡眠有着紧密的联系,多数情况发生在夜间或晨起时。发作时,孩子可能表现出口咽部的异常感觉及运动性发作。家长可能会观察到孩子出现口干、舌头或面部内侧的刺痛感,流涎也是常见现象。随后,可能出现面部肌肉的抽搐,进一步发展为全身抽动,这时孩子会失去意识。
由于低钙状态下神经膜的兴奋性升高,孩子也可能出现痉挛和抽搐,这让很多家长容易与缺钙混淆。但癫痫与缺钙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癫痫的发作往往伴随意识不清,抽后嗜睡,而缺钙导致的惊厥则不一定。癫痫患者在脑电图上会有特定的表现,而缺钙的患儿则通常脑电图正常。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睡眠中有异常动作时,除了考虑缺钙的可能,还应该警惕癫痫的发生。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良性癫痫,只要坚持治疗,大多数孩子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关心与陪伴也是孩子战胜病魔的重要力量。
最后提醒家长,对于孩子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不能掉以轻心,及时观察、及时沟通、及时就医是我们为孩子提供健康保障的最好方式。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远离疾病的困扰。由于缺乏对癫痫的全面理解,一些癫痫患儿的父母背负着深重的心理负担,因孩子的病情而心生愧疚。他们忧虑药物的副作用,担心癫痫对孩子的智力产生不良影响,为此长期处于紧张和抑郁的情绪中。实际上,大多数患儿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仅有少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轻度智力障碍。
关于治疗,我们欣慰地告知,对于这类癫痫,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以及托吡酯等药物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及时、规范的治疗下,患儿的预后通常良好。家长们应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主动了解关于良性癫痫的治疗和护理知识。
放下心中的石头,与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癫痫。这并不是一场无法战胜的战役,而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共同努力的历程。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的未来加油,为他们带去希望和勇气。
新闻动态更新:关于癫痫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让我们时刻关注。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患儿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关注癫痫患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为癫痫患儿的未来努力,希望他们早日摆脱病痛,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