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常听MP3易致神经性耳聋 护耳从娃娃抓起

  • 生活知识
  • 2025-04-16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今天是全国听力健康日,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重视的日子。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听力障碍的人数高达3.6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其中,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障碍的关键所在,它不仅能够预防,更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尤为重要。当我们听到孩子抓耳挠腮时,应当警惕他们是否患上了急性中耳炎。例如姗姗的故事,她在大雪后尽情玩耍,满身大汗后可能因种种原因患上了急性中耳炎。海军总医院的全军耳鼻喉科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儿童急性中耳炎在冬春季高发,且多与咽鼓管的结构特点有关。哺乳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患病。当孩子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听力。

除了急性中耳炎,鼻炎和鼻窦炎也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疾病。这些病症可能导致咽鼓管不通,进而引发中耳炎和听力下降。玲玲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她的听力因分泌性中耳炎而受损。鼻炎和鼻窦炎的治疗不容忽视。

现代青少年的听力也受到时尚生活方式的挑战。长时间在嘈杂环境中戴耳机听音乐,可能会引发噪音性耳聋。小刘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听力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保护听力,从儿童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关注听力健康,珍视我们的耳朵,远离噪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毕竟,听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保护好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在音频的世界里,MP3播放器如同一把双刃剑。它的立体声效果令人沉浸其中,其音量之大也能让人感受到震耳欲聋的冲击。这种极致的听觉体验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据李厚恩副主任医师的解释,长时间暴露于MP3的高音量之下,会对我们的内耳黏膜和毛细胞造成损伤。这种伤害源自声波产生的震动,足以引起内耳黏膜和毛细胞的水肿,进而逐渐侵蚀我们的听力,甚至可能导致神经性耳聋。

这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过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并未察觉到听力的逐渐下降,往往是在体检或无意间才会发现这一变化。这种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可能会逐渐剥夺我们与世界沟通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MP3播放器的电池寿命长、音乐存储容量大,使人们更容易长时间连续地收听音乐,从而加大了对内耳的损害。

医学资料进一步指出,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100分贝并持续较长时间时,便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而当音量高达110分贝时,对人体的伤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内耳毛细胞的死亡,甚至引发听力丧失的病症。想象一下,长时间置身于如此巨大的音量之中,我们的耳朵就像浸泡在温水中的花朵,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我们在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适度调节音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音量之下,是保护我们听力的重要方式。毕竟,听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与呵护。(来源北京青年报)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深入与发现。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