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打呼噜这一现象存在误解。有些人误以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甜的标志,然而真相远非如此。近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由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打呼噜背后的健康隐患。
这项研究指出,打鼾的人在未来十年内患上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那些打鼾且肥胖的人群,其危险更是显著增大。那么,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为了这一问题,哈佛大学的威尔·K·阿尔德莱米博士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分析了涉及69853名年龄在40至65岁之间的美国护士的健康数据。在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均未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经过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1957名护士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在排除了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依然显著。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打鼾是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的独立因素之一。
那么,为什么打鼾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呢?研究人员表示,大约70%至80%的打鼾情况是由肥胖引起的。而肥胖本身就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肥胖成为了打鼾和糖尿病的共同病因。打鼾的人通常腹部脂肪堆积较多,这会影响肺部的扩张,导致呼吸不畅。打鼾者的喉咙和鼻子内的肉较肥厚,容易堵塞呼吸道,使得打鼾现象更为严重。
打鼾会导致患者体内明显缺氧,从而影响胰岛氧的供给及胰岛素的合成。如果打鼾者还有饮酒的习惯,那么其体内胰岛素的需求量就会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糖尿病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阿尔德莱米博士建议,经常打鼾的人应该上医院查明病因。如果打鼾不是由疾病引起的,那么应该考虑检查体重指数,查看身体是否肥胖以及是否需要接受胰岛素抵抗检查。如果血检结果显示甘油三酯水平偏高,也应该警惕糖尿病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建议,专家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预防措施。打鼾者应积极减轻体重、睡前进行适当运动、睡觉时使用微型呼吸机以防止打鼾缺氧、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酗酒和吸烟。对于有家族病史的肥胖人群,可以适当借助药物进行减肥,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保持每天食用一个苹果或每周两次蓝莓的习惯,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这样的饮食习惯可以使糖尿病风险降低两成。苹果和蓝莓富含类黄酮这一强力抗氧化剂,尽管果糖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但水果中的纤维和果胶对人体健康有益。人们应选择食用新鲜水果,避免饮用果汁。
打呼噜并非小事一桩,它可能是身体健康的警示灯。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