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天坛生物、深圳康泰和大连汉信在内的疫苗生产巨头近期面临重大挑战。这些企业,原本就深陷乙肝案泥沼的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又被挡在了生产“安全门”之外。
这一消息源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的查询确认。由于现有乙肝疫苗生产车间未能在规定的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天坛生物的疫苗生产不得不暂时停滞。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接近天坛生物的权威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对于是否改造通过GMP尚未有明确想法,意见也并不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新版GMP认证不同于旧版,它借鉴了欧美药品监管理念,标准大幅提升,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被视为行业洗牌的生死线。
在这个生死线的压力下,不只是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和深圳康泰也同样面临困境。三家公司的一类乙肝疫苗均未通过新版GMP认证,面临停产的命运。据了解,大连汉信已经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版GMP认证申请,而深圳康泰也正深陷乙肝疫苗致死案的旋涡。
市场无情,不会等待。就在不久前,另一家国资企业华北制药已经成功获得新版GMP认证。与此华兰生物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也已经在去年9月获得新版GMP认证。
在我国疫苗市场中,计划内免疫疫苗(一类苗)的市场容量较为固定,由几家固定公司供应。而深圳康泰、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华北制药和华兰生物等公司均在这一市场内竞争。此次事件无疑将对这些公司的市场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加速疫苗市场的重新洗牌。面对这一挑战,这些公司需要迅速做出决策,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新生儿接种的乙肝疫苗,正是买单的一类疫苗。这类疫苗的生产更多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天坛生物而言,其一类苗的上升空间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有限。与此亦庄中心的投入巨大,GMP改造的成本压力确实不小。
信达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天坛生物在北京亦庄的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高达37亿。在2012年,该项目耗费了13亿元的现金,导致天坛生物的资金缺口急剧扩大。尽管如此,公司的年报显示,其在2012年的疫苗收入同比增长了约25%,但应收账款也同比增长了约46%。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各大疫苗生产商都有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疫苗生产也具有季节性和提前量,但天坛生物的停产肯定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影响。事实上,疫苗市场的竞争态势已然日趋激烈。
据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十个月,乙肝疫苗市场共批签发9107万瓶,同比增长了101.9%。其中,深圳康泰、大连汉信、天坛生物分别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而华北制药和华兰生物的市场份额则相对较小。
乙肝疫苗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企业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应该加大对疫苗生产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监管,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更多报道,请浏览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王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