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宣布,冬虫夏草被正式允许用于保健食品的生产。新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质疑。
新规定为企业设立了高达10亿元的门槛,要求生产冬虫夏草保健食品的保健品企业年销售规模达到这一数额。对此,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峰解释,这样的要求可能是主管方希望企业规模大一些,以便于进行规范管理。一位冬虫夏草专家对此表示质疑,指出天然冬虫夏草的原料每年最多只有100多吨,如何保障大规模生产的可持续性。
在过去,卫生部曾严禁使用冬虫夏草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但对于其能否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并未明确。现在市场上却随处可见包含冬虫夏草的保健品。新规定允许冬虫夏草的提取物以及整个草药被用于保健品的生产,这无疑为冬虫夏草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开启了新的可能。
关于新规定的质疑声也不断涌现。业界人士指出,新规定中的一些提法不够科学,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纸空谈。一些专家对规模化生产表示担忧,指出冬虫夏草的自然资源正在不断耗尽,人工养殖尚未成功,如何保证生产规模是个问题。
对于冬虫夏草的功效,学术界也存在诸多争议。尽管很多消费者将其视为神奇的中草药,但关于其疗效和功能的争议仍然存在。《本草纲目》中并未记载冬虫夏草,其功效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传说。一些专家指出,虫草的作用尚缺乏足够的、可靠的、国家认可的临床实验报告以及人群实验报告,虚假广告泛滥,对虫草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
对此,官方应该设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让企业有切实规矩可循,而不是空泛的提法,引起业界的迷茫。业界人士呼吁,应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来引导冬虫夏草产业的发展。尽管一些产地已经发布了地方标准,但国内尚没有出台冬虫夏草的国家标准。专家指出,《方案》中提到的试点保健食品企业的科研方向和内容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冬虫夏草产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