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安办)、工商部门以及王顶堤水产市场均承认,多年前“注胶虾”问题就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最近,天津市食安办发布了一条消息,揭示了部分媒体对“注胶虾”现象的炒作。
据了解,王顶堤市场和天津市西青区驻市场工商所曾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早在2011年12月20日,即春节前,就明确要求商户不得向虾类注胶。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仍有市民反映在天津一些水产市场购买的大虾被注明了胶状物。
陈敏的讲述透露出一种无奈:“尽管有规定,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巡查,是无法真正遏制这种现象的。我们这些批发商和前来进货的销售商都知道哪些虾是注胶的,哪些不是。天天在这里监管的人不可能不知道。”
为了打击“注胶虾”,天津市食安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动社会力量,实行有奖举报,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氛围。实际上,从相关网帖和消费者反馈中不难看出,市民对“注胶虾”的举报和投诉并不少,媒体对此也多次予以曝光。
天津市食安办发布的相关消息充分展示了相关部门对社会监督的重视。一则关于专家研究检测方法的报道中提到:“会议介绍了近期部分媒体炒作的‘注胶虾’情况。”当记者采访天津市食安办所挂靠的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时,得到的答复是:“领导正在开会,您可以通过‘天津食品安全网’了解相关信息。”
新闻链接:
就在2012年2月,春节刚过,天津一些水产市场就传出有市民在购买大虾时发现它们被注入了明胶。这些明胶在虾头和虾身之间形成了透明的胶状物,使大虾看上去更加饱满新鲜。注入明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虾的重量,还能避免虾头出现凹陷、塌瘪等现象。经过注射处理的大虾,其分量可增加20%到30%。这一做法虽然能提升卖相和重量,但却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天津市食安办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