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一则引人关注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进正统十四年的风云岁月。<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一场巨变席卷大明王朝,“朱祁镇”被俘,朝野震荡。在这危机关头,孙太后采纳了重要建议,改立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年号改景泰,朱祁镇之子依然被立为太子。次年,朱祁镇被释放却遭到软禁。景泰三年,朱见深的太子地位遭遇波折,最终被废,历史似乎正在酝酿新的变革。
朱祁钰继位后,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臣于谦,积极改革政治、军事,实现了明朝中兴。然而好景不长,景泰八年,朱祁钰病倒了,而且病情严重,朝中大臣震惊不已。皇帝的病重使得朝廷动荡不安,尤其是储位悬空的问题更加引人注目。朱祁钰的突然驾崩将引发皇位继承的纷争。
王直、胡濙等大臣提出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然而内阁王文、陈循、萧镃等人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朱见深既然已经被废,就不应再立为太子。朝中的争论愈演愈烈而朱祁钰的回应却显得含糊其辞,“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
实际上朱祁钰的病情远比外界传言的要严重连元旦朝贺都取消了。为了打消外界的疑虑朱祁钰勉强支撑出席正月十五的郊外祭祀然而力不从心最终只能让武清侯代他完成祭祀。
此时朝中关于立太子的问题出现了两种声音。一部分人主张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他们认为朱祁镇才是正统皇帝而朱见深作为他的儿子理应拥有继承权。明朝讲究立嫡立长因此朱见深是最具继承权的候选人。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既然朱见深已经被废就应该从其他支派的后代中选择一位立为太子建议立襄王世子为太子。
就在两派相持不下时一个人探病朱祁钰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这个人就是石亨他来到朱祁钰的病榻前发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而朝中大臣对此一无所知石亨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他敏锐地察觉到一旦景帝驾崩下一任继位者的人选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为日后朱祁镇的复辟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