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署时刻与主体
2015年6月1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在韩国的首都首尔,共同签署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自由贸易协定》。这一举动,标志着两国自贸区建设的正式开启,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二、漫长的谈判与草签之路
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之路历经波折,却成果丰硕。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经过长达两年半的艰苦磋商,终于在2014年11月实质性结束了谈判。而在2015年2月25日,双方完成了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为正式签署铺平了道路。
三、生效时刻与降税安排
时间的流转见证了协定的逐渐成熟。协定在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启动了第一次降税。而在新的一年开始,即2016年1月1日,协定实施了第二次降税。协定的签署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经过两国的国内批准程序方能生效。
四、协定的内容与风采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当时对外签署的涵盖议题最广、水平最高的双边自贸协定。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旨在推动两国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产业的融合。
五、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它预计将使双方制造业的贸易额增长56%,为两国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对东盟、日本等第三方的部分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通过中间品贸易,这种负面影响得到了降低。该协定对于对冲韩国与欧美自贸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以及推动中国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协定的实施,无疑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了典范,展现了中韩两国在经贸领域的深厚合作基础与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