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旅游景点门票多少钱

  • 生活知识
  • 2025-04-0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三峡大坝的传奇与争议:从历史预言到现实见证

曾经有人断言:“三峡大坝若建成,终将被炸掉。”这句话的出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尽管在三峡大坝建设之初,大多数人的态度是支持的,但黄万里教授,这位清华大学的资深教授、水利专家,却持反对意见。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个工程与他产生争议,一个是三门峡,另一个就是三峡。

三门峡水库的建设之初,黄万里就预见到了泥沙淤积的问题。他认为水库建成后,泥沙会迅速淤积,将下游可能的水灾转移到上游,造成人为的灾难。不出他所料,仅仅多年之后,三门峡库区便积聚了15亿吨砂石,库容急剧减少,直接威胁关中平原的安全。

有了三门峡的前车之鉴,黄万里对三峡大坝的建设始终持有疑虑和担忧。甚至在临终前,他都反复念叨着“三峡千万不能上”的警告。他多次上书,从地质、环境、生态、军事等多方面阐述三峡工程可能面临的问题。他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三峡建成后,很快就会被泥沙淤积,不出20年就会面临三门峡同样的困境,甚至可能需要主动炸毁。

那么,16年过去了,三峡大坝的寿命如何呢?投资的2485亿元是否已经回本?

事实上,根据《水利规范》,像三峡这样的超级工程,设计寿命是150年。从时间上来看,三峡大坝还处于寿命的初期阶段。而且,即使到了设计寿命的终点,也不意味着大坝的生命就此终结。如果出现一些小问题,通过修缮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有人推算,三峡大坝甚至能够在500年、1000年内仍然正常运行。

关于泥沙淤积的问题,三峡大坝的表现与人们的担忧截然不同。实际上,三峡库区来沙量已经比建坝前下降了60%。这是因为长江上游的其他水电站分担了三峡的泥沙量,加上我国对长江生态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水土流失减少,长江中的含沙量自然下降。三峡大坝在汛期时削峰腾库容,排洪时大部分泥沙会随泄洪孔冲向下游。而且,我们还有排沙孔的设计,当泥沙淤积超过排沙孔的高程时,可以开启排沙孔将多余的泥沙冲出水库。

至于投资回报的问题,三峡工程虽然投资巨大,但其每年的发电效益就已经开始收回成本。而且,除了发电效益外,三峡大坝还有防洪抗旱的巨大功能。每年它都成功阻挡了上游的洪峰,为长江下游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三峡大坝不仅是中国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争议与实践中孕育出的丰碑。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它都是一座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坝。至今,仍有一些群众对三峡工程存在误解,盲目地认为三峡在汛期放水、旱季蓄水。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三峡的真实面纱。

提及三峡的库容作用,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汛期的放水与旱季的蓄水。但实际上,三峡工程的运作远非这么简单。在洪水肆虐的汛期,三峡大坝所行的“放水”,实则是一种策略性的库容腾挪,以应对洪峰的猛烈冲击。而关于旱季的蓄水之说,则是一种误解。在枯水期,长江的流量大约在3000方每秒以下,而三峡大坝的调度能力却远超此数值,要求达到每秒至少5500方的流量。这么巨大的水量调控,并不是简单的蓄水过程。

再说到三峡船闸,这座大坝的建成,不仅让长江航运更上一层楼,更是让5000万吨船只直达重庆成为可能。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三峡大坝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际价值早已超越建成时的成本,成为利国利民的千秋工程。

关于三峡大坝的寿命问题,更是无需担忧。这座大坝在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承载着国家与人民的重托。我们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测就对三峡大坝有所质疑和抹黑。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理性的态度去了解和认识这个伟大的工程。

三峡大坝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工程,其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早已深入人心。对于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和质疑。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感谢大家对三峡大坝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