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上,代表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出战的苏翎菲,凭借优异的表现和出色的能力,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了特等奖的殊荣。她是川大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加权平均分89.14的成绩在专业中名列前茅。她的故事背后充满了努力和坚持,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成长历程。
苏翎菲的故事始于热爱和专注。自小就对航空航天充满热爱的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航空航天类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对空天的热爱愈发浓烈。在大二时,她通过与学院老师们的交流,选择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这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她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立志要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深造。
苏翎菲的学习秘籍在于自律和专注。她每天都在早课开始前一小时到达教室,上完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和框架。她能够连续两小时毫不走神地专注听课,给任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及如何坚持自律时,她表示自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苏翎菲在学习上一直保持着坚定的目标和全力以赴的态度。她卯足了劲儿,一心奔赴向自己的目标。疫情期间,她也毫不懈怠,严格遵守学习作息时间,并得到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除了学习,她还注重劳逸结合,每天清晨和晚上都会进行跑步或瑜伽等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正是这种坚定的目标和不懈的努力,让她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获得了全国毕设交流会特等奖的荣誉。
苏翎菲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才能取得不俗的成就。她的故事不仅仅是对其在科研和学习上的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肯定。苏翎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实现的。她的故事鼓舞着更多的年轻人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在疫情期间,苏翎菲在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规划和毅力。她不仅成功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
保研后,苏翎菲并未停歇,而是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学习中。她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将专注和热爱倾注于毕业设计中。在薛俊鹏副教授的指导下,苏翎菲自去年十一月便开始了毕业设计的相关研究。通过与薛老师的深入交流和对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她确定了研究方向——人与无人机集群编队协同控制的语音和手势感知技术与交互方案的研究。
苏翎菲在大四上半学期便完成了毕设的基本工作。寒假期间,她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学了python的机器学习、学习等知识。大四下半学期,她对毕设的感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她的努力终于在大四时得到了回报,在毕设答辩中获得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一致肯定,成绩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苏翎菲还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设成果交流会,并获得了特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她所在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认可。苏翎菲与她的指导老师薛俊鹏副教授共同为学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翎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努力和成功的传奇。她在疫情期间在家中的学习规划和努力为她赢得了保研的机会,也为她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就一定能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奋进,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自我。
苏翎菲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广大学生的鼓舞和激励。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让我们向苏翎菲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不断突破自我,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