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医院皮肤科罕见病例:利什曼病的成功诊治
近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迎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例国内罕见的利什曼病患者。
患者为一名30岁的男性,曾在两年前远赴沙特阿拉伯务工,从事与污水密切接触的工作。在沙特阿拉伯期间,他的身体状况并未出现异常。今年回国仅20余天后,他的上肢出现了红色结节,随后迅速蔓延至下肢,红斑和结节甚至开始溃烂。面对这样的状况,患者立即来到南京总医院皮肤科寻求治疗。
皮肤科主任医师桑红在接诊后,结合患者的工作背景和症状,首先怀疑可能是真菌感染。实验室的检测并未发现真菌或结核杆菌的存在。在进一步的查体中,桑红医师注意到患者的皮肤溃烂沿着淋巴管方向发展,这一特征指向了利什曼病的可能性。于是,桑红医师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了利什曼原虫培养。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院皮肤科更是联合中国寄生虫病研究所进行了共同诊治。两周后,成功培养出了利什曼原虫鞭毛体,为患者确诊。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仅7天,患者的症状就迅速好转。
桑红主任介绍,利什曼病若不能迅速诊断,利什曼原虫就会进一步侵害人的内脏,引发可怕的黑热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长达2至8个月,全人群普遍易感。难点在于其诊断。由于利什曼病在我国并非流行疾病,因此常常被临床上忽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利什曼原虫感染。桑红主任提醒,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一些原本不流行或不存在的疾病可能会被“引进”。有过出国经历的患者在就医时,应主动提供相关信息。
知识链接:利什曼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病,虽然在我国多年未见,也并非流行区域,但偶尔会在西北地区出现。利什曼病严重时会引发黑热病,这是一种在我国曾广泛流行的疾病,曾在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造成严重的危害。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也可能通过受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传播此病。对于这一疾病的防范和诊治,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