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酒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酒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能够增强中药的疗效,调整中药的性味,使药物更好地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酒在炮制药物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在中药房里,许多中药仍需要用酒进行炮制。根据《中国药典》的记载,近50种常用中药需要用酒制。
那么,酒是如何增强中药疗效的呢?
在中医理论中,酒具有辛热之性,可以缓和药物的寒性,调整中药的性味。酒还具有升提之性,能够引导药物迅速到达全身经脉,增强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例如,丹参虽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其性味苦寒。在中医理论中,血遇寒则凝,遇温则行。如果以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的丹参,可以借助于酒的辛热之性,增强丹参的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效果。
除了丹参,还有许多中药如川芎、当归、威灵仙、牛膝等,用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饮用,可以借助酒的辛散走窜之功,使药物更便于直达病所,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酒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从而提高疗效。
那么,哪些中药或中成药可以用酒浸泡后饮用或用温酒送服呢?
具有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作用的药物可以用酒送服。例如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以及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具有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作用的药物,如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独活、威灵仙、木瓜等也可以用酒送服。补益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鹿茸等也可以用酒浸泡后服用。
虽然酒与中药同服可以增强部分药物的药效,但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用酒送服。对于脑出血等具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对酒精过敏、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者等人群不宜用酒送服中药。另外对于那些平时不习惯饮白酒的朋友,可以选择用黄酒来送服药物,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提醒大家,在服用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这不仅与所服中药的性味、功效有关,还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有关。确保在了解自身状况并咨询医生意见后,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也推荐阅读关于中药汤剂煎药之法的编辑推荐文章,以获取更多关于中药用药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