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惊人转移现象:眼皮成新战场,新型标靶治疗引领生存希望
难以置信!大肠癌的魔爪竟然延伸到了眼皮。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人从未沾染烟酒,却仍然罹患了大肠癌,而且发现时已是晚期转移。
台湾肠癌病友协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外科部副部长的王辉明表示,大肠癌的转移现象日益令人警惕。有一名患者眼皮上突然长出一块肉瘤,原本以为是普通的皮肤问题,但经切片检查,竟发现是大肠癌的转移。这样的病例并非孤例,还有患者的大肠癌甚至转移到了眼球,导致视力受损、眼球突起,最终确诊为大肠癌。
不要以为远离烟酒就能高枕无忧,长期忽视大肠癌的警告信号,等到症状显现时可能已步入晚期。例如,一名50岁的吴先生,每天辛勤工作,生活规律却健康出现了问题。因腹胀、排便不顺而就医,却被诊断为大肠直肠癌第4期,同时已有肺部转移。
大肠癌初期往往悄无声息,随着肿瘤的增长和恶性细胞的侵犯,症状逐渐显现。包括大便带血、肛门出血、习惯改变、频繁便意、长期贫血、体重下降以及腹部肿块等。
王辉明指出,大肠癌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动物性饮食、烧烤、烟熏以及肥胖、烟酒都是危险因子。但肠癌的成因复杂,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大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为肠癌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医学的进展为晚期大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过去,第4期肠癌患者的中位存活期大约是30个月,但现在,随着化学治疗和标靶药物的问世,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了三年。标靶治疗能够选择性地消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一种名为“多激酶抑制剂”的口服标靶药物在转移性大肠直肠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疾病恶化的风险。
肠癌治疗不能中断。一旦停止,癌细胞很可能在三个月内复发。王辉明强调,对于传统标靶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尝试口服标靶“接轨治疗”来延续生命。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大肠癌多发生在50岁以后,建议此年龄段的民众应定期进行粪便潜血检查。有家族瘜肉症或大肠癌病史的民众更应提前接受全大肠镜检查。
医学在不断进步,但预防总是胜于治疗。让我们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共同为健康努力!【医师小叮咛】提醒我们:维护健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