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标准:重塑教育教学的与广度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教育领域的重大转变,一场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正悄然展开。这一变革的核心,便是教师教育标准的重塑。这是教育部正在酝酿的新要求和新标准,旨在提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一全新的教师教育标准,涵盖了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及其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它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彻底改变了过去偏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和僵化教条式的单一教学方式。这一变革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能力引导者”。
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透露,这部标准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最快将在年底出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出席相关座谈会时证实了这一消息。新标准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将迎来一次大改革。
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必须研究教育对象,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钟启泉教授进一步指出,按照新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并不是说这些老师不合格,而是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他强调,新的标准并非淘汰机制,而是一次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机遇。
当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使用的教育理论也显得过于陈旧。尽管有过一些改革,但目前仍然是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制约了教师教育的质量。
“授人以渔”不仅是教育策略的转变,更是百年大计。教师需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的教师标准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中、小学的标准应该有所区分。降低高校老师的科研标准,加重职业道德分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教师教育标准的重塑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它要求教师们转变角色,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一变革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