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酱油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据媒体报道,有酱油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甲基咪唑”和“单氯丙二醇”两种物质。针对这一问题,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家诚表示,这两种物质均带有致癌风险,民众在食用酱油时需格外小心。
对于中国人来说,酱油是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吴教授指出,“甲基咪唑”作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能使食品呈现诱人的黄棕色泽。这种物质可能对肾脏、肺脏、甲状腺和膀胱造成致癌影响,即使仅摄入一茶匙的十分之一也十分危险。而“单氯丙二醇”则具有基因毒性,可能导致细胞突变,甚至引发男性不孕,并对肝肾产生毒性。
面对这一状况,专家提醒民众在选购酱油时应当更加谨慎。应该选择纯酿造的家用酱油,并认准CNS标志和酿造公会的认证,以确保食用安全。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认为,虽然单氯丙二醇具有致癌风险,但目前仍属于不确定致癌物质。对于一般人而言,每天摄取的单氯丙二醇量不太可能超过耐受值。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也强调,这两种化学物质是酱油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衍生物,并非人为添加。目前卫生署已经制定了“酱油类单氯丙二醇卫生标准”,规定其含量应在0.4ppm以内。
那么如何选购安全的酱油呢?
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酱油类型。国家标准中,酱油分为一般酱油、黑豆酱油、酱油膏等几种。尽量选择酿造酱油与薄盐酱油。其中薄盐酱油虽然含盐度较高,但相对于传统酱油来说更加健康一些。不过需注意,即使是薄盐酱油也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肾脏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
在购买酱油时,品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酱油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酱油在总含氮量、氨基态氮及总固形物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成分含量越高,酱油的品质就越好。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优先选择甲级或乙级酱油。
选购酱油时还应考虑品牌信誉和成分标示。选择商誉良好、成分清晰的品牌较为可靠。应尽量选购酿造法生产的酱油,并少选化学合成酱油。摇动酱油后,如有细小泡沫产生并带有较浓的香气,说明是酿造酱油为佳。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质量各异的酱油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当谨慎。除了关注品牌和价格外,更应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