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发病非常急骤,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如某些化学物质、物理性的刺激或微生物的感染。当我们的胃黏膜受到诸如水杨酸纳、糖皮质激素和一些抗生素等化学物质的侵蚀时,就会引发炎症。如果我们摄入了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发炎症。更令人警惕的是,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胃炎的发生。急性胃炎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恶心和食欲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症状会反复发作,从而逐渐演变为慢性胃炎。
最近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慢性胃炎的更多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因素、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激素调节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对于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如饮食不规律、摄入过急、食物过热、过冷、过于辛辣、粗糙,以及常服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化钾等,都可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导致胃炎。慢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或剑突下的不适、隐痛,甚至可能出现疲乏、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长发育。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慢性胃炎的影响更为严重。它可能导致孩子慢性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体质变弱,更容易患病。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的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众所周知,慢性胃溃疡和慢性胃炎是常见的疾病,而且每次发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这些慢性胃病的罪魁祸首。这种细菌能进入胃黏膜,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等胃部病变。虽然患者可以使用特种抗生素和含铋的药物来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使溃疡愈合,但遗憾的是,许多患者的溃疡和胃炎在不久后又复发了。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不洁的口腔和污染的牙刷是幽门螺杆菌的藏身之所。牙缝和牙刷深部残留的食物残渣为这些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些细菌通过唾液和食物进入胃内,是导致胃溃疡和胃炎复发的主要原因。一项由俄克拉荷马大学牙科学院的汤姆·格拉斯教授进行的试验显示,让慢性胃病患者每周更换一把新牙刷,历经半年,无一例复发,效果显著。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可能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