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在吞咽功能上的退化以及其他潜在疾病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进食时更容易遭遇噎食、呛咳等问题的困扰。每一次的噎食看似平常,但若是食物残渣误入了气管,后果便可能致命。今天,急诊医生为我们揭示了遇到噎食时的急救和自救方法,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安全。
噎食,是指食物在进食过程中堵塞了咽喉部或卡在了食管的狭窄处。应急总医院(原煤炭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曹守冬介绍到,一旦发生噎食窒息,生命的抢救时间极为紧迫,仅有6-8分钟的平均生存时间。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特定年龄段,但老年人因其生理变化及疾病原因,约有75%的几率会受到这种威胁。
老年人的咽部和食管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唾液分泌减少,神经反射衰退等生理变化,加之牙齿脱落、咀嚼功能不良,都容易引发噎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脑血管等疾病,使吞咽肌群不协调。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咽喉肌群功能失调,抑制吞咽反射。
噎食发生突然,快速识别至关重要。当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无法自主说话,表情痛苦,手按颈部或手指口腔,面色青紫,甚至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警惕噎食的可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直至死亡。
当发现老人噎食时,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一急救手法由海姆立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专为呼吸道异物窒息的紧急救援而设计。如果老人可以站立,施救者应从背后抱住老人,使老人身体前倾,并通过快速按压上腹部形成冲击力和腹内高压,使阻塞物排出。如果老人已昏迷或无法站立,则使其仰卧,施救者用手掌根部顶住其上腹部,利用冲击腹部形成的腹内高压迅速加大气道压力,冲出异物。打开老人下颌后如异物已被冲出,应迅速掏出清理。如果旁边无人且情况紧急,老人也可以尝试自救。保持立位姿势、抬高下巴、依靠在椅子靠背或桌子边缘等,对腹腔上方施加压力,也可能使阻塞物吐出。完成急救操作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就医。
为了预防噎食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持进餐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进餐时体位合适,避免食物容易呛入气管;注意细嚼慢咽;避免生冷粗硬食物;适当饮水缓解吞咽障碍等。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安全,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进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