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立秋习俗:不仅仅是“贴秋膘”,更有这些有趣的习俗等你来体验
随着立秋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不禁好奇这个充满韵味的节气都有哪些传统习俗。一般人可能只知道“贴秋膘”,但其实立秋的习俗多样且丰富,包括吃西瓜、悬秤称人、称水、吃饺子等有趣的习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立秋的十三大习俗,感受这个节气的独特魅力。
1. 吃西瓜:在江苏各地,立秋日吃西瓜是一种传统习俗,被称为“啃秋”。人们认为立秋后天气转凉,吃凉性食物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 食秋桃:立秋时节,大人和小孩都要吃秋桃。吃完后,把桃核留起来,除夕时烧成灰烬,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还有吃清凉糕、吃“福圆”、食小赤豆等习俗。清凉糕是用番薯淀粉熬制而成,口感清爽开胃。而“福圆”即龙眼,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食小赤豆的风俗则寓意着防病健康。
3. 吃“渣”: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时节流行吃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名为“渣”。据说吃了立秋的渣,可以保佑人们不生病。
4. 悬秤称人:清朝时,嘉兴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检验其肥瘦。体重减轻后需要“补”,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5. 贴秋膘: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说的是天凉后应多吃肉食,以补充夏季流失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除此之外,还有立鳅、吃饺子等有趣习俗。无锡人会在立秋这天观察泥鳅的行为,预测秋季的天气变化。而在沈阳,立秋时要“抢秋膘”,包饺子成为这一天的必备食品。
6. 称水:宿迁的老百姓会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称重,以预测秋天的雨水多少。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来推测秋水的涨落。
7. 吃鸡蛋:立秋这天,吃鸡蛋也是一种习俗。鸡蛋性平,具有补气虚、安神养心的功能,适合各种人群食用,但不宜过量。
8. 祈福:在常州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在盐城,民间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立秋的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个秋天,不妨跟随这些习俗,感受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