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海南儋州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纪念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周年的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向群众发放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并赠送蚊香等卫生用品。这场活动的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生活习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民们更加明白卫生健康习惯的价值,纷纷表示希望学习更多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卫生习惯。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卫生革命,旨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在这场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了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不仅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更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
十年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更彰显了全社会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如今,“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看来,这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主要健康指标的优化都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成果。
健康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医疗卫生工作者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肩负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任。他们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崇高精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科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普及健康知识,国家逐步构建了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并鼓励医生、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周行涛医生作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院长和眼科专家,深感近视患者和手术数量的增加趋势令人担忧。他认为,科普教育必须前置,抓住“防”的源头。为此,他成立了儿童“近视小飞侠”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和“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防控小分队”,致力于用专业性和科学性做好科普工作。
周行涛医生的愿景是手术越做越好、越做越少,让更多人沐浴在光明之中。他表示,即使面临困难,也会为了心中的梦想迎难而上。这种对健康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正是爱国卫生运动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健康中国的建设中来,共同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