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姨的退休生活,在许多人眼中或许只是安静的散步、悠闲的太极,但她却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踢毽子。每天早上,她都会出现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绿地上,与一群同样热爱这项活动的老年人一起,舞动毽子,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林阿姨坚信踢毽子是一个强度适中、气氛热烈的有氧锻炼。岁月不饶人,一年后,她渐渐感到左膝关节的疼痛。她以为坚持锻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不料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连下蹲都变得异常艰难。医生的诊断让林阿姨震惊:长期支撑踢毽子的左腿,其膝关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退行性病变。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其受损的概率相对较高。踢毽子虽然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但其中的动作特性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专家指出,踢毽子时,一条腿起踢,另一条腿支撑,这样的动作模式将身体的重量压在了支撑腿的膝关节上。起踢的瞬间,爆发力和旋转力对膝关节造成磨损,长期下来便可能造成退行性病变。由于动作单一,反复起踢的一条腿也容易损伤到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明白,身体的不适并不是锻炼的敌人,而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病变之初,关节肿胀、周围肌肉疼痛都是身体在告诉我们:该休息了。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咬牙坚持,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但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停止锻炼、给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才是明智之举。
但不幸的是,林阿姨的病情并未止步于此。如果继续下去,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出现骨刺、半月板磨损、交叉韧带受损等问题。外在的典型症状就是无法下蹲。对于这种情况,专家给出的建议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踢毽子运动,尤其是肥胖的人,因为压在支撑腿膝关节上的重量会更大。如果一定要踢,就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高难度的踢法,特别是支撑腿顿地起跳后的凌空“飞脚”动作,这对膝关节的伤害更大。
正所谓“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越早开始关注身体的健康,受益就越多。除了踢毽子,我们还可以更多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太极、瑜伽等,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身体需求。
了解更多的养生常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比如,中医养生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中药泡脚来赶走经期的烦恼;如何选择合适的牛奶;如何在女性经期饮用玫瑰花茶来改善不良情绪等。让我们一起走在养生的路上,享受健康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