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报告: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局部短期波动需关注
一、实时空气质量更新
截至2025年3月27日9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呈现出喜人的态势。多数监测站的PM2.5浓度处于“优”等级。以东四站为例,其PM2.5浓度仅为6 μg/m³。部分区域如农展馆站受PM10影响,空气质量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的一些日子里,如3月13日和3月23日,空气质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其中,农展馆站在3月13日的PM2.5浓度达到了中度污染的级别。但到了3月23日,全市的PM2.5浓度普遍下降,低于10 μg/m³。
二、年度及历史数据回顾
回顾过去的一年,北京空气质量呈现出显著的改善趋势。在2024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了国家标准,为30.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更是创下了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90天。与长期数据相比,与2013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了65.9%。PM10、NO₂、SO₂等其他污染物也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三、区域差异的挑战
虽然整体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区域差异仍然存在。例如通州区在PM2.5浓度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优良天数占比显著。一些站点如农展馆和房山燕山等区域仍然受到PM10的影响,出现了轻度及以上的污染。这些区域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治理措施。
四、治理措施的推进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政策与技术的推广是关键。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新能源机械的应用占比也达到了33.9%。夏季VOCs治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协同管理也是重要的策略。京津冀地区已经统一了低碳出行碳普惠标准,并支持雄安新区的温室气体交易服务。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97.5%,清河更是被选为国家美丽河湖案例。
北京的空气质量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但局部区域仍然存在短期波动。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扬尘治理和区域协同减排措施的实施,以确保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