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男人记事之初,他们便开始接受一种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这种教育无形中塑造了他们心中的世界:这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男性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男性的优越性被无数次强调。
为了维护这所谓的“男子汉”的尊严,无数男性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童年时期开始,男孩子就被教育要坚强,不依赖他人,因为依赖被视为懦弱的象征。这种观念限制了男子与他人的沟通和关系,甚至否定了他们自身的需求。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有种”、“天不怕地不怕”成为了对男孩子打架行为的褒奖。而那些被视为“胆小鬼”、“懦夫”、“杂种”的男孩子,在社会的鼓励下,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寻衅闹事,甚至自我毁灭。
而“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才爱哭鼻子”的观念,让男人的情感表达变得困难。女人的眼泪可以引发同情,而男人的眼泪却往往被人厌恶。这种文化强制让男人压抑自己的情感,使他们不会哭泣,甚至羞于表达和承认自己的情感。
为了保持所谓的男子汉形象和在竞争中获胜,男性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心。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变得封闭和孤独,难以开诚布公。
对女性的轻视使男人害怕与“女人味”有任何关联。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在涉足传统男性的领域,但许多男性却不愿进入女性的传统领域。他们对“女人味”的恐惧,使得他们在面对选择时更加犹豫和迷茫。
社会文化强迫男性表现出决断、思维严谨、头脑清晰的一面。这使得他们难以接受模糊和矛盾的事物,变得刻板、僵硬、绝对化。他们可能自负或自卑,难以在生活中采取一种灵活坦诚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文明中,青年男子被期待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魅力”往往与追求女性的数量挂钩。社会道德却在另一方面教育他们,那些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以及追逐女性的方式都是“浅薄”、“越轨”的。当他们违背这些道德去欺骗女性时,内心的负罪感和自我鄙视感会让他们深受折磨。
人类社会制造的“男子优越”的神话,让男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在困惑、挣扎、劳累和自我毁灭中迷失了方向。只有当他们认识到社会文化对男性的压迫和异化,放下优越的姿态,以坦诚的态度去和改变自己,才能从旧的、毁灭式的生活模式中解脱出来,过上更加真实、和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