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我们欣喜地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儿童中心成立四十周年的祝贺信件。信中,他殷切希望儿童工作者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成为他们权益的守护人,更是他们美好未来的筑梦人。法律,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民法典,这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法律,更是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置于重要位置。从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明确规定,到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再到收养原则的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立场,民法典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犹如一张严密的权益保护网。
不仅如此,民法典还为未成年人构建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体系。这一体系注重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例如因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导致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时,相关组织会为孩子们安排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监护人在做出与未成年人利益相关的决定时,也会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网络时代带来便利的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未成年人由于缺乏经验,容易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甚至因隐私条款不当设置而暴露个人信息。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一编,专门设置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一章,为全体公民(包括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了更好地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了解和学习民法典是第一步。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从身边的真实案例入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例如,《漫画民法典第一课》这本书,通过选取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认识、了解民法典。
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让它深入群众心中。面向未来,我们将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当越来越多的人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我们就能依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