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管婴儿技术 >

每年检查大便还得大肠癌? 因为这样还不够

一位73岁的婆婆近日向大肠直肠门诊求助。她描述自己经常感到左下腹不适,伴随着抽痛的感觉,尤其在准备排便时最为明显。她一度以为是便秘问题,尝试了一些通便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仅仅三个月后,症状再次复发,且药物效果不再显著。经过黄凯杰医师的详细问诊和身体检查,建议进行大肠镜检查。由于婆婆对疼痛比较敏感,她选择了自费接受无痛大肠镜检查。检查结果发现,乙状结肠处有一颗恶性肿瘤。幸运的是,通过腹腔镜手术,肿瘤被成功切除,婆婆目前正在康复中。

大便检查正常,仍有机会患大肠癌

黄凯杰医师指出,许多患者都有类似婆婆的困惑:每年进行的大便检查结果正常,为何仍会患上大肠癌?事实上,大便检查项目虽然被称为“大肠癌筛检”,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患癌风险。检查准确率因检查方法(传统化学法及免疫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差距可能高达50%~92%。食物残渣甚至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意味着约有半数的人即使大便潜血反应正常,仍可能面临大肠癌风险。

尽管准确率不高,筛检仍有其存在的必要

黄医师解释道,大便筛检之所以必要,在于其成本效益比高。这种方法既便宜又快速,能够筛选出半数的大肠癌患者。早期发现癌症变化对于节省医疗资源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筛检不仅有助于国民健康促进,还能避免重症患者的数量增加。

四种身体症状需注意

对于大便筛检存在的不准确率,黄医师提醒民众注意以下四种情况:长期贫血、头晕;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异常(细长或有黏液);腹部随肠子蠕动疼痛。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无痛大肠镜:为怕痛民众提供新选择

对于害怕疼痛的人群,无痛大肠镜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科医师的协助下,患者可以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检查。黄医师建议,50岁以上无症状者应每五年进行一次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每年一次的大便潜血反应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风险的人应从30岁开始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决定后续追踪的频率。

《每年检查大便还得大肠癌?》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即使进行了常规的大便检查,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的人,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无痛大肠镜技术的发展为怕痛的民众提供了更舒适的检查选择。记住,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治疗大肠癌的关键。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