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隐形的视力杀手,失明风险高25倍
糖尿病不仅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更有高达四分之一的患者面临失明风险。医师警告,一旦确诊糖尿病,立即接受视网膜眼底检查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病变或者怀孕的糖尿病妇女,检查频率应增加至每三到六个月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避免失明的危机。
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有效降低失明风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的主治医师江立峰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发失明。
具体而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罹患糖尿病20年后,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率高达99%,其中有一部分会发展为失明;而对于第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60%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也有一部分会发展为失明。
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两大类: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后者因有不健全的新生血管产生,更容易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
除了疾病本身的进展,一些相关危险因子也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的恶化,包括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HbA1c)过高、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贫血、严重颈动脉狭窄、吸烟、怀孕以及白内障手术等。
门诊曾收治的多位患者案例也提醒我们,年长者以及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一名68岁的患者被诊断为第2型糖尿病后,虽然血糖控制良好,但视力却逐渐恶化。经检查发现,他的视网膜出现了黄斑部水肿。另一名长期未控制血糖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视力模糊后被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案例都强调了早期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
医师强调,现行的治疗方式中,最重要的依然是控制血糖。研究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76%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会,或者减少已经发生病变患者的恶化机会。定期的散瞳视网膜检查也是关键。对于已经进展至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全网膜雷射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师提醒,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肾脏疾病患者应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吸烟者建议减少吸烟或。视力模糊不容忽视,应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视网膜。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失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