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独墅湖畔的苏州,医学研究的热潮涌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研究员马瑜婷正带领团队向着科学的深处挺进。在这关键的实验节点上,她全神贯注,昼夜兼程,实验室与办公室之间的走廊成了她的舞台。走廊的墙上挂着课题组的介绍,其中一句话引人注目:“实验难免失败,但科研之路从无止境,用心的人总会发现曙光。”这是马瑜婷的工作信条。
马瑜婷与科研结缘,源自中学时期对生物学的无限热爱。她发现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背后隐藏着许多神奇的科学原理。高考时,她经历了亲人离世的痛苦,这使她更加坚定了将来从事医学研究的决心,希望能找到治疗肿瘤的方法,减少人们的痛苦。
马瑜婷的学术之路可谓一帆风顺。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毕业,跨专业考入该校同济医学院攻读免疫学硕士。随后赴法国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专攻当时相对冷门的肿瘤免疫方向。在巴黎的学习期间,她刻苦努力,一周工作超过80个小时,最终发现了细胞死亡调控肿瘤免疫的关键证据,获得了博士学位。
2015年,马瑜婷拒绝了国外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国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她说:“学习是为了服务祖国,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如今,她不仅担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和免疫平台主任,还是博士生导师,带领年轻团队在肿瘤免疫领域持续突破。
同事们都说,马瑜婷每天都充满活力和热情。她密切关注领域内的进展,同时能够提出新颖的研究思路。在关键实验环节,她会亲自动手,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经过反复实验,她带领团队发现了压力应激抑制肿瘤治疗效果的“帮凶”——糖皮质激素,为肿瘤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马瑜婷希望带领团队更多原创靶点,开发创新药物。她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取得更多世界一流的成果。她的团队已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国内外专利。
除了科研工作,马瑜婷还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科普活动。她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而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她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工作。她的故事和成就,不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对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