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肢冷”之迷思
许多产妇深信产后怕风,认为寒冷是“产后风”的罪魁祸首。因此紧闭门窗,卧室床挂帘,产妇裹头扎腿,杜绝一切风吹。大自然的风怎会是有罪的呢?实际上,真正的产后风源头在于产妇生殖器官内的病菌,这些病菌往往源于不严格的孕期检查,或是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空气浑浊,反而容易使产妇和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夏日里紧闭门窗、裹头扎腿,甚至可能导致产妇中暑,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二、“越晚下地越好”的误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要长期滋补,因此鼓励其长期静养,甚至将饭菜送至床边。这种做法利少弊多。长期不下地活动会使原本就处于高凝状态的产妇容易出现腿部动脉血栓。产后骨盆底部的肌肉缺乏锻炼,无法有效支撑子宫、结肠和膀胱,容易导致子宫下垂、结肠或膀胱膨出。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不仅有助于腿部血液循环和恶露排出,还能锻炼腰部肌肉,早日恢复原有的收缩力,从而保护子宫、结肠和膀胱等器官。产后24小时即可尝试靠坐起来,第三天便可下地走动。
三、摒弃“不可以洗头发冼澡”的陈规
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有产妇满月后才能洗头发和洗澡的习惯。这是不可取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汗,产后也常出汗,加上恶露不断排出和乳汁分泌,身体比一般人更容易脏,更容易让病菌入侵。产后更应该注重个人卫生。可以经常洗头发和洗澡,但要注意采用淋浴方式,不宜使用坐浴。在酷暑时节,更应每天用温水清洗一次。
四、打破“应忌嘴”的禁忌
许多地方都有让产妇忌嘴的习惯,例如牛肉、羊肉、鱼类、虾类等腥臊的东西都被禁止食用。产后需要充足而丰富的营养,主食和副食都应多样化,仅仅吃一两样不能满足产妇身体的需要,也不利于甲状腺的分泌。
五、正确理解“菜越淡越好”的观念
有些地方不允许产妇吃盐,菜里一点盐都不放,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产后大量出汗,甲状腺分泌旺盛,产妇身体容易缺水和盐分;产后不可少吃盐,但也不宜吃盐过多。
六、重视口腔健康,摒弃“不可以刷牙漱口”的误解
许多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产妇比一般人更应注意口腔卫生。因产妇用餐次数多,食物残渣停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的机会增加,而口腔感染或是产褥期感染就来源于此。产后应该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用餐后都要漱口。
七、认清“汤比肉有营养”的说法并不科学
产后应该常喝些鸡汤、骨头汤、鱼汤和猪脚汤,以利于乳汁分泌,但同时也要吃肉。肉比汤的营养成分要丰富得多,“汤比肉有营养”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八、科学看待“多吃鸡蛋愈多愈好”的观点
鸡蛋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适合产妇食用,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过量食用不仅无法吸收,还会影响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
九、早期哺乳的好处与误解
一些地方有产后24小时后才给新生儿喂奶的习惯,认为早期通奶不好。让宝宝尽早吸吮乳头可以促进乳腺分泌乳汁,有利于宫缩,使子宫早日恢复。新生儿也能尽早获得营养丰富的初奶。“产后24小时后通奶”的说法并不科学。
十、产后恢复夫妻生活的正确时间
因为人们习惯把满月当作产妇身体完全恢复的标志,一些夫妇在满月时就恢复了夫妻生活。然而这样做为时过早。由于分娩对子宫内膜和阴道壁造成的损伤在4周内是无法完全愈合的。专家建议,产后6-8周恢复夫妻生活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