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主体概述
针对大股东(持股≥5%)、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等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及首发前的股东(包括战略配售股东),我国的股市减持规定对其进行了明确的约束与规范。
二、减持限制详解
为确保市场稳定,针对上述主体,我国设定了以下减持限制:
锁定期要求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的36个月内不得进行股权转让。对于因增发、股权激励等获得的限售股,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的限售期。
减持比例限制
在集中竞价交易中,连续90日内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对于大宗交易,连续90日内减持不得超过2%,并且受让方需要在六个月内锁定其所得股份。若通过协议转让导致控制权变更,受让方同样需锁定六个月。
禁止减持情形
在特定情形下,如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每股净资产,或公司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累计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等,股东将被禁止减持。因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未足额缴纳罚没款的股东同样禁止减持。
三、减持方式与特殊要求
协议转让
通过协议转让股份的受让方,不仅需遵守六个月的锁定期,而且转让后的减持比例需合并计算。
大宗交易
对于大股东,在进行大宗交易时,需提前15日预披露减持计划。
绕道减持限制
在如离婚、解散、分立等情况下,涉及的股票分割并不意味着各方可以规避减持限制。禁止通过融券卖出、衍生品交易或限售股转融通出借等方式变相减持。
四、信息披露义务
在减持前,相关主体需公开披露减持的目的、数量、时间及价格区间。在减持过程中,需定期公告进展。对于涉及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还需进行额外披露。
五、价格限制(案例分析)
部分股东可能会自愿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例如,麦加芯彩的股东承诺其减持价格不低于特定金额。
六、税务调整
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now 可以全国通办,纳税地点调整为限售股所在地,这一调整旨在提高税收效率与便利性。
这些规定是根据证监会的《减持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制定的,旨在规范市场减持行为,维护股市稳定,防范金融风险。